招商服务热线

152-3967-1259
首页> 公司服务
玉米全程施肥方案
发布时间:2022-03-15   浏览:1062次

返回列表
玉米全程施肥方案

  玉米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施肥是玉米栽培中的一项关键措施。生产上盲目施肥现象时有发生,如氮肥用量过多,钾肥、微肥用量不足,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肥料利用率下降。为此,我们应该利用玉米需肥规律来指导生产。

  一、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外部土壤中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相对数量及动态变化趋势,对氮、磷、钾三要素来说,以氮多。

  不同生育时期吸收养分的数量和速度也不同。一般而言,玉米的幼苗期,吸收的养分少;拔节至开花期生长增快,吸收养分的速度快、数量多;后期吸收速度又逐渐变缓,吸收量也逐步减少。根据玉米生育期的营养吸收规律,玉米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拔节肥。

  二、玉米施肥方案

  结合玉米需肥规律,玉米施肥在技术上应该把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可在耕地起畦时一次施入,集中在耕层地10-15cm之间。选肥:玉米专用 28-6-6、28-13-10的40-60kg/亩。为玉米整个生育期提供营养,为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苗肥时间:定苗后。选高氮复混肥(28-6-6、28-0-0)10-15kg/亩,肥与苗应保持在10-15cm。作用:促根、促叶、壮苗、壮杆,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

  穗肥时间:指拔节至抽雄期。选肥高氮型复合肥(28-6-6的15-25kg/亩,这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肥;大喇叭口期肥水齐攻,能促进夏玉米穗大粒多。

  对于不同地块和不同玉米品种以及不同用途的玉米,施肥方法不同,用肥量也不同,主要根据理想产量和地利土壤供肥量来决定,随着测土施肥技术的不断深入,要定期进行测土,依据产量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大限度的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投入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玉米施肥浇水的四大误区

  1、误区之一:不用有机肥(甚至前茬作物也不用),基肥不足追肥补。基肥的优点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团结构,是作物优质丰产的基础。在华北,夏玉米多采用贴茬播种或麦垄套种,没有条件耕翻底施有机肥料或化肥,建议可在前茬作物上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利用其后效,当季可酌情减少磷钾肥的施用量。

  2、误区之二:苗期施氮肥过多,浇水过大,蹲苗不好。在玉米拨节前的苗期,应该适量浇水、少施氮肥、多施磷钾及中微肥。如果浇大水和施氮肥多,地上部会幼苗徒长,地下部分根系难以下扎,使玉米失去蹲苗锻练的机会,到中后期出现倒伏的机率大增。

  3、误区之三:施肥上,重氮磷,轻钾肥,轻中微量元素肥。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需要氮磷钾这些“大肥”,也需要一些必须的“小肥”。如锌肥,试验表明,玉米适量施用锌肥,穗粒数比对照增加50-80粒,千粒重增加15-30克,一般亩增产8%以上。

  4、误区之四:后期不补肥。个别玉米田由于基肥不足或基肥质量不高,追肥又是速效肥,等到玉米抽穗后,这些肥料的肥效基本耗尽,供肥能力不足。要想获得高产,必须酌情施一些速效加长效的高氮型复合肥料(如高氮复合肥),以防止早衰,促进玉米灌浆和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

  玉米缺锌的症状及防治

  玉米缺锌症状主要表现在花白苗,出苗一周后即可发生,大面积发生多在3~4叶期。出苗初期,幼苗发红,叶片褪色或变白。新生的幼叶呈淡黄色或变白、幼苗老龄叶出现细小白色斑点,整片发白。典型症状是老龄叶沿叶脉平行地出现白色条带,未失绿部分与失绿部分界线明显。这种条带从叶舌处一直平行引伸延到叶尖。严重时叶片变紫干枯。缺锌玉米节间缩短、不满尖、中部粒也稀。

  防治玉米缺锌症,有几种方法:

  (1)移栽玉米时,每亩苗床亩施2.5~5公斤硫酸锌,要注意肥料与营养土充分混匀。

  (2)作底肥,每亩施1公斤锌肥;

  (3)喷叶面,浓度为0.1~0.2%硫酸锌浓度溶液,喷施2~3次,在苗期,到喇叭口时为好,气温高浓度宜底,注意不要让肥液过多流入心叶。

  (4)拌种,每公斤玉米种子用4~6克。

  (5)浸种,硫酸锌浓度0.1%浸泡12~24小时。但土壤特别干旱时,浸种会妨碍出苗,不如拌种为好。

  (6)从根部追施,每穴0.5克硫酸锌。

  玉米除草剂药害症状及缓解措施

  一、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

  1、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药害

  玉米田常用的2,4-D丁酯和2甲4氯钠盐为激素类选择性除草剂,具较强的内吸传导性。低浓度(小于100微克/毫升)施用时对植株有剌激生长作用,当施用剂量大于100微克/毫升时即抑制植株生长。2,4-D丁酯和2甲4氯钠盐主要用于防除玉米田的阔叶类杂草。适宜用药时期为玉米的4~6叶期。两种除草剂用量分别为亩(667平方米)用有效成分21~36克和50~60克 。早春低温、使用时期过晚或过量、或用于某些敏感品种,常会形成药害。早春低温使玉米对2,4-D丁酯的耐药性减弱。春玉米4叶期低浓度(30~35克/667平方米)药剂处理,用药几星期后即可使玉米产生畸形;5~6叶期玉米耐药性增强,但浓度过大(120克以上/667平方米)更易引起植株器官变异。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药害病状主要表现为叶片扭曲,心部叶片形成葱叶状卷曲,并呈现不正常的拉长,非人工剥离雄穗不能抽出。叶色浓绿,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果位上不能形成果穗,故常在植株下部节位上长出果穗;下部节间脆弱易断,根系不发达,根短量少,侧根生长不规则。

  2、苯甲酸类除草剂药害

  该类除草剂具有显著的植株生长调节剂的特性,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能干扰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平衡,在形态上严重抑制植物的顶端生长和叶片形成;百草敌在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杂草3~4叶前)可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土壤处理时常与阿特拉津或甲草胺等混用,每667平方米用有效成份90~100克。

  玉米苗前使用过量时,初生根增多,生长受抑制,向上生长减弱;苗期使用过量则主根扁化,叶片变窄且部分皱缩,心叶呈葱状叶,茎秆脆弱,易倒伏折断;施用过晚,地上部产生短而粗的畸形支持根,主根短,生长受抑制,易于倒伏。

  3、酰胺类除草剂药害

  酰胺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阔叶类杂草防效较差。此类除草剂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抑制蛋白质与RNA的生物合成,使植物不能制造生命所需的物质而死亡;该类除草剂只能防治禾本科杂草的幼芽,而不能防治成株杂草。甲草胺、异丙甲草胺、都尔、乙草胺的田间用量分别为亩(667平方米)用有效成分120~144克、72~144克和25~50克;用量过大时将引起玉米植株矮化;有的种子不能出土,生长受抑制,叶片变形,心叶卷曲不能伸展,有时呈鞭状,其余叶片皱缩,根茎节肿大。土壤粘重、冷湿地块则能促使药害形成。

  4、均三氮苯类除草剂药害

  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从而达到干扰抑制光合作用的目的,使杂草幼苗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难以补充必需的有机营养而饥饿死亡;此类除草剂可有效防治田间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在玉米田使用比较安全。主要应用品种有莠去津(阿特拉津)、草净津、氰草津等;田间用量分别为亩(667平方米)用67~100克和120~160克。但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低于2.0%)的沙质土壤或苗前施药后遇到大雨则可造成淋溶性药害。玉米苗后5叶期使用,在低温多雨条件下对玉米也会产生药害。表现为玉米叶片发黄。一般10~15天后叶色方可转绿,恢复正常生长。

  5、磺酰脲类除草剂药害

  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麦田除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除草。用于麦田除草时杀草活性高,杀草谱广,单位面积用量极小,因此称为有效除草剂。其主要品种有苯磺隆、甲磺隆、绿磺隆、巨星等。苯磺隆、巨星在使用方式方法得当情况下,一般对下茬的玉米生长影响不大;而甲磺隆与绿磺隆的残效期过长(2~3年),在华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对下茬玉米危害较大。目前已被明令禁止使用。苯磺隆和巨星的田间使用剂量分别为亩(667平方米)用有效成分1.0~1.2克;使用时期为下茬玉米播种前70天以上。如增大使用量或缩短与玉米播种时期的天数,均会给玉米造成药害;其中尤以麦垅套种玉米田为重。

  该类除草剂对下茬玉米造成的药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出苗不受影响;出苗后三叶期开始出现叶色变黄或黄绿相间现象。叶脉深绿或呈褐色,叶片变小变薄,色泽变紫或半透明;植株矮化,幼茎细瘦,茎脆易折,根系不发达,次生根少或不生次生根。受害严重时4~5叶期植株死亡。如受害较轻,5叶后可逐渐缓解恢复正常;但穗子变小,籽粒变少,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6、联吡啶类除草剂药害

  该类除草剂为非选择性的触杀性除草剂,可杀灭一切植物的绿色组织;药剂接触土壤后很快钝化,失去其活性,无土壤残留。一般用作玉米田的苗前除草或苗后定向除草。在除草过程中,一旦药液喷溅到玉米植株上,着药部位光合作用立即停止,2~3小时后变色失绿,逐渐枯死。该类药剂不具传导能力,因此仅着药部位受害。

  7、咪唑啉酮类除草剂药害

  咪草烟是大豆田除草剂,常见的药害有飘移和残留造成敏感作物药害。玉米较敏感,飘移可使玉米受害;受害植株表现为植株矮化,雄花不孕,果穗小,籽粒少,减产50%以上。

  8、除草剂残留药害

  由于某些残效期长的除草剂在土壤中降解速度慢,残留量大,如长期使用,会使土壤中积累残毒过多,由此可引起玉米的多种药害病状。

  二、玉米药害的预防措施

  1、前茬作物慎选除草剂

  小麦田除草禁用甲磺隆、绿磺隆。在使用苯磺隆,巨星等除草剂时,要严格掌握用药时期和用量。十字花科作物田尽可能选用有效、低毒、低残留且对下茬玉米无毒副作用的除草剂。

  2、正确选用玉米田除草剂

  在春玉米种植区,要在充分了解各除草剂品种的性能与使用方式方法后,针对田间杂草种类选用对玉米安全的除草剂品种。在华北夏玉米种植区,苗前苗后封闭除草可选用有效、低毒、低残留 、无毒副作用、杀草谱广的玉米田专用除草剂—乙莠水悬浮乳剂、50%禾宝乳油或50%都阿合剂等混合药剂。苗后除草在使用触杀性除草剂时,应在喷雾器喷头上加设防护罩,并在无风或微风气象条件下进行,防止喷溅到玉米植株上伤及玉米。同时,禁止在不完全了解各农药性能情况下自行配制混合药剂进行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各类除草剂严禁与杀虫剂或杀菌剂混合使用。

  3、严格掌握用药时期和剂量

  各种除草剂之间性能与杀草范围差异较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玉米造成伤害。因此,在用药时,必须根据各种药剂的性能特点、有效成份等认真把握用药的准确时期及用量,使用过早与用量太小均难以起到灭草的应有效果,使用过晚与用量偏大则可能对玉米造成伤害。例如前茬小麦田用磺酰脲类除草剂就不得有半点差错。同时在用药时还应根据土壤质地、水分含量、玉米苗大小、杂草大小等酌情增减剂量,避免伤苗。

  4、相邻地块慎用除草剂

  与玉米田相邻的地块在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根据作物的类别、地理位置、风向、所用的除草剂品种与性能等谨慎用药。非同科作物更应提高警惕性,并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防止药剂微粒随风扩散到玉米田伤及玉米。

  5、清洗药具

  施药用具在用前用后要认真严格清洗,用前清洗可防止前次残留药剂对此次用药的影响,用后清洗能消除下次用药的隐患。特别是在前次用药防治其它类型病虫害或作物田杂草情况下,更应严格清洗,否则易对玉米造成药害,必要时可用2%~3%的苏打水反复浸泡冲洗喷雾器的各个部件后再行使用。

  三、玉米除草剂缓解措施

  田间施药一周内要加强田间检查,一旦发现药害,应立即根据不同用药品种与用量及预测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立即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补救,以缓解药害程度。

  1、对土壤处理型除草剂因使用剂量过大形成的药害,可采用中耕,连续灌水泡田排水,反复冲洗的办法缓解药害;并可在浇水时施入一定量的石灰粉用来中和酸性除草剂,由此将残留药剂洗净排出,减少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含量。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抗性。

  2、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快长。触杀型除草剂所引起的药害,在危害较轻时,一般均能自行恢复;可加强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速效肥并浇水,叶面喷洒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以缓和病情,促进生长,提高植株抗药害能力。如受害过重,则应考虑补种、补栽或毁种,以免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

  3、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在玉米受到激素类除草剂2,4-D丁酯,百草敌等造成的药害或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的药害以及前茬作物除草剂残留药害时,可对玉米幼苗喷洒激素或叶面肥(如喷洒10~20微克/毫升的“920”;也可喷洒植物动力2003、绿风95、惠满丰、草木灰、1%石灰水等)进行激活刺激生长;喷药后要立即浇水,以稀释土壤中的残留药液浓度,缓解药害程度,予以补救。另外,如预测出前茬作物的土壤残留药剂将危及玉米,也可用活性炭包衣种子,防止药害。

  4、除草剂解毒剂的应用。除草剂的解毒剂,可以减轻或抵消除草剂对作物的毒害。例如萘酐、R-28725是选择性拌种保护剂,能被种子吸收,并在根和叶内抑制除草剂对作物的伤害,此类药物可使玉米免受乙草胺、丁草胺、都尔等除草剂的伤害。

  特别说明:如玉米田药害过重,以上各项措施仍不能缓解受害程度时,则只能采取毁种或改种其他物,以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是我国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穗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

  症状:植株地上幼嫩组织的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肿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变,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浅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开成密集成串小肿瘤。

  发病规律:病菌以冬孢子地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浸染源。混有 病残体的堆肥也是初浸染源之一。玉米抽雄前后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变弱,利于病菌的浸染和发病,田间高温多温易于结露,以及暴风雨以后,造成大量损伤。都会造成严重发病。连作田、高肥密植田往往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种。②与非禾谷类作物轮作2~3年。③是春结合防治玉螟及时处理玉米秸秆,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实行深翻土壤,减少初浸染来源。④加强水肥管理,在抽雄前后适时灌溉,避免受旱,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虫伤和耕作机械损伤。

  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中南部夏玉米产区发生较重,该病可为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如棉花,大豆等双子叶作物。

  症状:该病浸染叶鞘、叶片,果穗及苞叶,先从茎基部叶鞘发病,再向上扩展蔓延。初期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的近圆形病斑。以后变为白色、淡黄色到红褐色云纹斑块。温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霉,即菌丝和提孢子,以后产生菌核,初为白色,老熟后呈黑褐色。

  发病规律:病菌以留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的菌丝和菌核越冬,第二年温度适宜时长出菌丝浸染植株,并流行扩展,发病主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拔节后如长期阴雨,病害严重。 土壤肥沃、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郁蔽、温度高(适应温度为26~32℃)、温度大(相对温度85%以上),都有利于发病,若温度低于20℃,又遇干旱(相对湿度75%以下),均不利于病菌菌丝的生长,致病力有限,甚至不能发病。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体,消毁或深翻深埋。②种植抗病良种。③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④化学防治,用5%井冈霉素1000倍液,或20%三 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40%菌核净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保液,喷雾防治,施药时要注意将药液喷到雌穗及以下的茎秆上,以取得较高防治效果。

  怎样诊断玉米缺肥

  玉米缺氮的主要症状,玉米植物生长缓慢、叶片狭小,茎杆纤细、叶色变为淡黄绿色,并且下部叶片早衰老化。缺氮时,老叶首先表现症状,然后发展到植株较嫩的叶片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可作为缺氮的指标,根据土壤肥力适量施用氮肥,是有效的增产措施。

  玉米缺磷的主要症状:幼苗生长缓慢矮缩,根系发育差,叶片不舒展,茎杆细弱,茎和叶呈暗绿而带紫色,叶尖干枯而成暗褐色,从叶尖沿着叶缘达叶鞘呈深绿而带紫色。紫色是因玉米植株体内糖代谢受阻,叶中积累糖分较多,促进花色素苷的形成,使植株带紫色。孕穗至开花期缺磷,糖代谢与蛋白质合成受阻,果穗分化发育不良。穗顶缢缩,甚至空穗,花丝也会延迟抽出,容易出现秃顶、缺粒与粒行不整齐、果穗弯曲等现象。

  玉米缺钾的主要症状:钾肥能促进玉米茎杆表皮内硅质化的厚壁细胞的生长,形成良好的机械组织,使茎杆坚韧,提高抗倒能力。钾肥能使细胞内原生质性降低,细胞的保水力增强,提高抗旱性。玉米缺钾,幼苗表现发育缓慢,叶色淡绿且带绿色条纹。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生组织中,叶尖和边缘坏死,呈于枯烧灼状。但叶片中脉仍保持绿色。如果严重缺钾。植株生长矮小,节间缩短,果穗发育不良,顶端特别尖细,秃顶严重,籽粒淀粉含量减少,千粒重降低。阴碍养分运向根部,使根系发育不良,出现早衰现象,并易感茎腐病或倒状。

  玉米缺锌的主要症状:缺锌在玉米早期叶片中脉两侧出现浅黄色的条纹,而叶片中脉和边缘仍保持绿色。如继续缺锌,有条纹的部分可能坏死,形成一个宽的退色带,玉米整株变成淡绿色,生长延缓,可能早衰而枯死。锌能影响玉米植株内原生长素的合成。锌可催化可绿素的光化学反应,缺锌会引起缺绿症。锌还是一些酶的活化剂,与蛋白质合成有重要关系。


版权所有 河南省艳阳天肥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4028233号-1